新型柔性咽喉手术机器人系统TORSS®成功实施全球首例声门区肿瘤手术!
发布时间: 2024-10-29
博恩思医疗机器人与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合作,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里程碑。2024 年 10 月 29 日上午,经口机器人手术系统 (TORSS®) 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声门肿瘤切除术。这项开创性的手术代表了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技术的重大飞跃,为头颈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方法。
左一 周梁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耳鼻喉科,主任
左二 李耀博士,博恩思医疗创始人、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客座教授
右一 陶磊教授,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主任
右二 周行涛教授,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
应对微创手术的挑战
头颈外科是最复杂、风险最高的专业之一,因为头颈外科涉及神经、血管和气管、食道、声带等重要器官的密集网络。手术要求精确,不容有任何差错,因为即使是微小的偏差也会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说话、呼吸或吞咽功能。
传统的手术方法往往会造成严重伤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有的治疗咽喉肿瘤的微创技术,如显微镜或内窥镜下的激光或等离子技术,面临着诸多限制,包括视野受限、出血控制挑战和学习曲线陡峭。
10 月 29 日,TORSS® 系统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首次在临床上应用——对一名 53 岁的早期喉癌患者进行声门肿瘤切除术(患者既往因喉癌已行部分喉切除手术及术后辅助放疗,术后随访发现局部声带区域有复发病灶)。手术创伤极小,失血量不到 1 毫升。患者恢复迅速,第二天恢复正常活动。这一成就代表了头颈外科的范式转变,在保留关键功能的同时实现了精确的肿瘤切除。
医疗机器人技术突破
开发用于微创头颈手术的灵活机器人系统一直是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TORSS® 凭借精密的手术器械树立了新标准,这些器械可以导航口腔和喉咙的复杂解剖结构。其先进的可视化系统提供高分辨率成像,增强深度感知和全景视图,可在口咽、喉和下咽的狭窄空间内进行精确手术。这些功能使外科医生能够以无与伦比的精度执行复杂的手术,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
革命性的临床方法
TORSS® 系统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常见的破坏性切除。其设计确保了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了颌面、口咽和下咽区域等关键区域的组织创伤。通过克服空间和精度限制,TORSS® 使真正的非侵入性机器人手术成为现实。 这一临床成功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TORSS® 系统的创新方法彻底改变了医疗保健,使头颈部肿瘤的早期检测和干预成为可能。它代表了在维护全球健康和为全球患者带来改变生活的益处方面的一次飞跃。
转化医学创新
TORSS® 机器人的成功临床应用凸显了跨学科合作在推动转化医学发展方面的力量。博恩思医学致力于扩大这一突破的影响。未来计划包括在美国、中国、印度和欧盟开展以 TORSS® 系统为重点的全球临床研究、教育和卫生经济学研究。 借助 TORSS®,博恩思正在为医疗机器人技术树立新的标杆,为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变革性技术,重新定义微创手术的未来。
关于博恩思医学
博恩思由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的科学家李耀博士和IEEE Life Fellow马里兰大学教授 William Levine 博士共同创立。团队由来自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哥廷根大学等知名机构的杰出专家组成。博恩思专注于手术AI和医疗机器人技术,其旗舰产品 Simphoni® 腔镜手术机器人与TORSS ®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提供了专有模块化接口,可与手术室中现有的影像与能量平台无缝集成,可满足各级手术需求。博恩思已在中国、印度、德国和其他国家成功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和培训项目,全面实现微创手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